食品安全,不容小觑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甚至是生命。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升广大居民关注食品安全的意识,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接下来,给您介绍一下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就是通过摄食引起的一类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也就是通常大家俗称“吃出来的病”。在美国,每年有4800万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大约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人食源性疾病患者。在我国,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2-3亿人发生食源性疾病。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因素众多,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有毒动植物、化学污染物等,其中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性因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数量最多。包括李斯特菌(牛奶和奶酪)、沙门氏菌(禽畜肉)、肉毒梭菌(香肠、火腿)、副溶血性弧菌(海产品)等。但是,都是可以预防的。
一、如何远离食源性疾病——购买食品的安全原则
1. 到正规的超市、农贸市场购买外观完好、无挤压、无破损的食品,尽量选择大品牌的食品,会更加有食品安全保障。
2.购买食品前,要仔细阅读食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不要购买过期或不新鲜的食品。
3.仅购买经过巴氏消毒的奶及奶制品。
4.当购买罐头类食品时,确保它们没有压痕、裂缝或是胀盖。
5.要注意说明书上提示的保存食品适宜的温度和环境。
6.在购买生鲜肉类、禽类或海产品要用塑料袋与其他直接入口的食品分开,防止他们的肉汁(血水)污染到其它食品。
二、如何远离食源性疾病——家庭制作食品的安全原则
1.保持清洁:厨房和厨具、双手、瓜果蔬菜要清洗干净。
2.生熟分开:刀具、切板、容器等要生熟分开使用。
3.烧熟煮透:剩菜剩饭彻底加热、大块的生畜禽肉要提高温度加长烹饪时间。
三、如何远离食源性疾病——外出就餐的食品安全原则
1.减少在外用餐的频率。
2.尽量选择卫生等级较高的餐厅。
3.点餐时,尽量不选择烧烤、冷荤凉菜、生鱼片海鲜等。
4.就餐结束后,保留好就餐凭证。
5.打包的剩菜尽快冷藏,下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至沸腾。
四、患上食源性疾病怎么办?
1.食源性疾病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食源性疾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同时伴有一些全身症状(发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
2.出现上述症状时,及时就诊,并主动向医生提供可疑的饮食史。
3.如果有剩余食品,可将其保存起来,并保留产品的外包装。剩余的食物可用于确定病因,以防止更多的人患病。
资料来源于: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