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不动腰劳损 日常护腰有妙招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因其发病率高、容易复发,严重了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现代人由于工作学习等,通常缺乏运动且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坐姿,导致腰背部肌肉力量下降、腰部软组织和腰椎病变,加之现代不健康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容易导致超重和肥胖现象,从而使得腰椎承重压力增加,稳定结构遭受潜在威胁。
诸多因素相结合,使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20多岁的年轻人有60多岁的“腰龄”也就不足为奇了。人体有5节腰椎,它们互相挨得很近,而中间起缓冲作用的是椎间盘。当椎间盘受到压迫损伤,里面的纤维环就会破裂,让果冻状的髓核流出,从而引起腰椎间盘突出。

本期京煤集团总医院中医科带来了腰椎间盘突出的保健调摄,让“护腰强肾”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跌扑受寒及久坐,经脉受阻络不通
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关键是肾气虚损,筋骨失养。跌仆闪挫或受寒湿之邪为其诱因。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疼痛,说明有瘀血。骨骼作为腰、腿的重要构成成分,由肾所主,肾主藏精,精可化髓,髓养骨。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互化。从脏腑上讲,腰椎间盘突出主要和肝、肾有关。肝血、肾精亏虚,导致骨失养,椎间盘水分变少,弹性减弱,就容易膨出、突出。再加上受寒或者跌扑闪挫也会造成局部肌肉的紧张度升高,僵硬疼痛。具体血瘀偏重还是寒湿偏重还要依靠中医医师的辩证。
保健调摄
1.姿势调整
在日常活动中不要长期久坐,也要避免长期弯腰。坐姿保持时间长了,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过大,会加速腰椎间盘退变,在承受外力的施压时椎间盘纤维环很容易破裂,使髓核突出压迫神经。长期弯腰工作者腰背痛发病率高,很容易患上腰椎间盘突出。下图中有一些日常姿势的调整供大家参考。
2.日常腰椎训练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后期的康复锻炼尤为重要。下面介绍的方法适合康复期运用,可以加强我们腰肌腹肌的核心力量,保护好我们的腰椎。
①飞燕点水法
找一个硬板床,患者趴在床上双腿并拢,腹部紧贴于床面上,头和脚慢慢翘起来成飞燕状。保持这个姿势3~5秒,然后突然放松落下,连续重复动作5~7次即可。早晚各一次,对于锻炼腰背以及腹部肌肉有非常好的效果,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
②五点支撑法
患者仰卧在床上,去枕,屈膝,双肘部及背部顶住床,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依靠头和肩(1个点)、双肘部(2个点)和双脚(2个点)这5点支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持续3~5秒。然后放松腰部肌肉,放下臀部休息3~5秒。
③仰卧蹬车法
患者仰卧床上,双腿向上空中做蹬自行车动作。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15分钟。若坚持不了,可双腿抱膝,前后慢慢晃动,按摩腰肌。
3.针灸治疗保健
针灸能够疏通经脉中病理状态下郁滞、闭塞的阳气,使真阳之息流循全身。对于阳虚患者,可配合腰部艾灸温扶阳气;对于血瘀及阳气郁滞患者,针刺能够疏条气机,使体内阴阳之气和谐相接,帮助并重新恢复气机的正常运行。“君火以明,相火以位”,阳气充沛,光明四达,如春阳化雪,驱散寒湿之邪,则腰部经脉气血和缓从容,正所谓“通则不痛”。同时,针灸还能够调理气血、振奋人体正气,补益命门精气,正所谓“荣则不痛”,肾精充沛,腰府强健,则腰痛自然能够减轻甚至完全恢复。
4.传统功法——八段锦

在强腰固肾的日常保健中,中医传统功法八段锦可以起到提气、理筋、强腰及通调全身的作用。八段锦需要呼吸和全身肢体动作的调节配合,锻炼期间切忌心浮气躁,以免动作不规范,影响锻炼的效果。八段锦训练:
一:双手托天理三焦,
二:左右开弓像射雕,
三:调理脾胃单臂举,
四:五劳七伤向后看,
五:摇头摆尾降心火,
六:双手攀足保肾腰,
七:攥拳怒目提气力,
八:背后七颠消百病。
5.常规保健
日常也要注意休息,卧床休息可使颈部肌肉放松,减轻肌肉痉挛和头部重量对椎间盘的压力,同时可加快组织受压水肿的消退,但需注意不要长时间卧床。坚持睡硬板床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很好的效果。木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缓解疼痛,利于康复。更要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冬季,要避免腰部受风、寒、湿、冷的刺激,可常做腰部热敷、热浴等温热的物理治疗。饮食上要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等。
这一期的腰椎间盘突出的保健调摄就到这里结束了,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固护好我们的腰肾。
具体保健方式关注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中医科,欢迎您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