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3.0时代到来,成功救治超高龄患者

日期:2023-06-07 点击数: 来源:

溶栓3.0时代到来,成功救治超高龄患者

近日,京煤总医院神经内二科应用第三代静脉溶栓药物(替奈普酶)成功救治了一位急性脑梗死超高龄患者。

61日,92岁患者程奶奶,早8时被家属发现言语含糊不清,逐渐出现不能交流、左侧肢体无力,1020被家属送至京煤总医院急诊科,评估NIHSS评分19分(意识提问2指令2凝视2面瘫2左上肢4左下肢4失语2构音1)。

医院急诊科紧急开辟卒中绿色通道,完善头颅CT,未见脑出血,考虑进展性卒中,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后,1044溶栓团队启动溶栓治疗,配药、注药等全过程仅3分钟。溶栓后15分钟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评估NIHSS评分12分(意识提问1指令1凝视1面瘫2左上肢2左下肢3失语1构音1)。溶栓后6小时,除构音不良基本恢复至发病前状态,评估NIHSS评分3分(面瘫2构音1),受到患者家属的交口称赞,多次感叹“这个溶栓治疗太好了、太及时了”。

AIS溶栓治疗获益是风险的10倍,假设100个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那么有32个患者会获益,其中13个身体完全正常或接近正常,19个较好,另有3个较差。


如何快速识别AIS?牢记“BE FAST”口诀

京煤总医院神经内二科全体医护人员将继续为京西地区卒中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存在 “五高特点”,即存在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高,是我国居民首要致残、致死因素。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AIS最重要的超早期治疗,有望使脑血管再通,进而达到挽救缺血脑组织而减少致残率及挽救生命等目的。

作为对抗AIS的武器,临床使用的静脉溶栓剂至今历经了三代药物研发。

第一代以尿激酶(urokinase)和链激酶(streptokinase)为代表,此类药物在溶栓的同时,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因缺乏纤维蛋白特异性易导致出血事件发生。

第二代称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具有高度的纤维蛋白特异性,是目前国际上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AIS的溶栓药物,也是日常临床应用的中流砥柱,但由于半衰期(<5 min)短需静脉维持用药1小时,使用并不方便。

第三代是通过基因工程对rt-PA改造获得的变异体,例如替奈普酶(tenecteplaseTNK)等,药理及药代动力学特性得到进一步优化,TNKrt-PA相比较,纤维蛋白特异性增强10-14倍,极少消耗纤维蛋白原,安全性更高;抗PAI-1能力增强80倍,溶栓活性更强、疗效更强;半衰期长,20-24分钟,可实现5-10秒单次静脉注射,溶栓更快、更方便(rt-PA半衰期5分钟,溶栓需要持续静点1小时)。

目前已有多项Ⅱ、Ⅲ期RCT以及meta分析均证实TNK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不劣于或优于阿替普酶,安全性与阿替普酶相似,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安全有效,且给药时间短(5-10秒),更快实现大脑再灌注,更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耽误一分钟,死亡190万脑细胞”争分夺秒,守护大脑指导要求。尤其在桥接治疗中,美国AHA/ASA 2019指南推荐首选TNK

鉴于TNK优效、安全,目前世界上已开始应用TNK取代传统的rt-PA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

 

文:郭慧

 

Copyright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4273号;京公网安备 110109020008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