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渡难关、尽锐出战,用担当啃下“硬骨头”
寒冬,京煤总医院急诊科
几辆“120”疾驰而来
“白+黑、五+二”
医护人员急速穿梭在
抢救间、重症病房
一时间,被大量病患和家属
“淹没”在人群中……
当前,全市新冠病毒感染处于高位态势
恰逢冬季流感高峰
发热门诊、急诊科、呼吸科
就诊患者持续攀高
输液、收入院、监护吸氧、救治
患者数量持续增加
京煤总医院医护人员
无私无畏、尽锐出战
以过硬作风啃下“硬骨头”
拼尽全力保障百姓生命健康安全
千方百计扩容,收治急危重症患者

面对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的压力和挑战,医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关于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相关要求,院党委书记、院长毛经民靠前指挥,统筹调度。副院长秦鼎、副院长孙秀芳、副院长卫力晋全力组织落实。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总医院积极扩容重症医疗资源,加快完成ICU监护单元建设和升级改造,扩展重症救治能力,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全院各临床、医技和职能科室相互配合支持,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老年医学科、ICU积极收治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消化肿瘤内科、神经内一科、神经内二科、肾内科、职业病科等内科科室床位,协调收治急诊急危重症患者。并组织协调外科系统科室,
抽调床位收治相对轻症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截止目前,医院重症救治床位由原来的36张扩增到60张,急诊抢救床位由原来的18张扩增到40张,可用于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床位从内科系统扩展到外科系统。输液中心实行24小时开放。
急诊科闫冰主任成功抢救一名输液中心患者,并耐心安抚患者家属。一位患者家属亲历现场,拍下小视频,记录了真实的救治过程,以表示对急诊医护团队的肯定和称赞。
“轻伤不下火线”,勇战救治前沿
12月,正值新冠病毒感染高发阶段,医务人员相继感染,一线诊疗救治工作充满艰辛。急诊科、发热门诊作为前沿“战场”,冲锋在前。面对巨大压力和挑战,大家“轻伤不下火线”,各科室下大力气,派出“精兵强将”支援门急诊,共渡难关,但每天仍有重点科室的医护人员顾不上吃饭,顾不上身体抱恙,一天坚持工作10多个小时。有的医护人员坚守在岗,声音嘶哑几度失声。急诊科团队顾不上吃中饭,好不容易抽空吃完饭喝两口水,休息10多分钟,就又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中。
ICU医护人员一直没有休息,随着救治医疗设备增加,重症病人随之增加,每天惊心动魄的抢救时有发生,大家以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技能默默守护照料着患者,用实际行动坚守重症一线,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为重症患者争取每一次生还的机会。
啃“硬骨头”,下“硬功夫”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总医院尽锐出战,下“硬功夫”,啃“硬骨头”。目前医院门急诊量每天持续攀升,且急危重症病患持续增加。
急诊科、儿科、妇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老年医学科、肾病科、ICU、影像科、药剂科、检验科、功检科等众多科室,面对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没有退缩,时间就是生命,再大的压力一起扛,再重的任务拼尽全力往前冲。大家枕戈待旦的坚守,汇聚成救治病患的接力赛,永不言弃。
为加强非呼吸专科收治患者的能力,总医院组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陈亮多次为临床进行病毒性肺炎等专业培训。ICU主任、主任医师封永顺线上线下进行无创呼吸机使用培训。医护人员积极参加重症救治培训,强技能,夯基础,提高救治成功率。各临床科室主任集思广益,出主意想办法,加快科室床位周转,专业便捷服务患者就医需求。
呼吸科团队除了完成日常科室工作,发挥专科特色,加大力气,加强会诊诊治,经常忙到晚上8、9点才下班。各门诊医生中午、晚上加班加点完成门诊病人诊治,每天延长诊疗时间至晚7、8点。影像科连轴转、加班次完成病人检查至凌晨。医务处赵庆主任不断规划完善工作流程,协调人员,缓解门急诊压力。护理部刘丽娜主任带领团队支援输液中心。医学工程科连夜安装高流量吸氧设备,保障临床救治工作。大家无惧困难,在护卫患者生命面前心手相连,共克时艰。
12月12日,坚持工作21天,支援国展方舱的医疗团队胜利凯旋,这支队伍来不及过多休整,也快速投入到医院繁重的工作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
京煤总医院
多举并措、千方百计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充分体现了国企医院的责任与担当
医护人员无私的付出
值得被尊重、理解、善待
未来,我们终将走出疫情
春山可望,迎接春暖花开!
文:赵庆、杜连颖